有過野外露營或者野外燒烤的都知道,生火的時候,風向對于排煙非常重要,如果爐灶安排不得當或者位置選擇不對,常常出現倒煙的情況。而東北農村搭火炕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,對于搭火炕技術不好的師傅,火炕連接的灶臺也常常出現倒煙的現象,但是對于蒙古包內的灶火,火在中心位置,卻從類沒有倒煙的現象,這是為什么呢?
這與蒙古包的結構有很大的關系,也與蒙古包的材質息息相關,蒙古包是圓形的,任何一個方向來風對于蒙古包的作用力基本都是一致的,而且,由于蒙古包的“外殼”是軟質材料,結合流動空氣氣壓相對較低的理論,蒙古包外面的空氣壓力要低于蒙古包內部,也就是說蒙古包內外有空氣壓力差,而當蒙古包關門的時候,唯一與外界相通的煙囪成了蒙古包內外空氣銜接的唯一通道,內外有壓力差,加上唯一的空氣通道,那么此時無論是否生火,蒙古包的煙囪都是從里面向外面流動空氣的。
另外,結合對流的原理,高溫空氣上升,低溫空氣下降,在蒙古包重心地帶這樣一個對流環境,無論是煙還是火,都會順利的從煙囪向外排除,而不會出現倒煙的現象。
有的煙囪上按一個小傘一樣的裝置,以為是用來防雨的,其實它是要利用風力產生低壓,好讓爐里的煙排得更好,游牧民族沒有這么多累贅的東西,卻取得了同樣的效果。